预征是什么意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14:17:45    

预征是指 在课税对象未实现之前,先期课征税收的财政手段。这一手段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青苗钱,当时为了解决国库空虚和官俸不足的问题,广德二年(764年)开始向青苗课税,即不待秋收便进行征收。预征后来成为田赋的附加税,并且这种做法在历代都有实施。

此外,预征在会计分录中也有应用,指的是在课税对象未实现之前,提前进行税收的征收,这种做法在宋代被称为预借,包括预借酒息钱、坊场钱、预借民税、预借职田租等。

需要注意的是,预征土地是指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由地方政府或相关机构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预征协议,并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款。这种做法在1995年已被国务院明确禁止。

综上所述,预征主要是指政府在课税对象尚未实现的情况下,提前进行税收征收的行为,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应用和名称。

相关文章:

带你了解国家安全知识04-07

门的门口在哪里01-28

分控开关什么意思01-25

桑拿wt什么意思01-24

什么是规划要点01-24

截口什么意思01-24

什么是欠电压01-24

本竹是什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