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的法条有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2:56:38    

在法律中,“视为”通常表示一种法律上的拟制或认定,即根据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以下是一些包含“视为”概念的法律条文:

《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五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民法典》

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八条第二款: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十五条: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三百零八条: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第五百零三条: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接受相对人履行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民法通则》

第一百一条第2款: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五条: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第六十六条: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专利法》

第六十四条: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第六十七条: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

以上列出的法条中,“视为”一词用于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法律将某种事实或状态认定为真实或有效,即使当事人没有明确表示承认或否认。这些规定有助于简化法律程序,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相关文章:

安阳市梅东路小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04-15

厦门兴荣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获准退出,退出日期2025年4月8日04-15

灞桥区东李小学中段学生心理健康团体游戏活动纪实04-14

教师武某某被举报,校方通报:开除党籍、撤职04-14

特朗普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04-10

X剧场重启!《棋士》:王宝强哪里变了?04-10

贵阳公布一批制止餐饮浪费典型案例04-09

《沙尘暴》李春嫒:“程春”从未感受过春天丨角色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