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找太公”“机器狗运烧猪”……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各种祭祖方式冲上热搜。在广东,有“清明大过节”的说法。不少市民表示,清明回乡的高铁票比春节还难买。
今年清明小长假,广东省内各大交通枢纽迎来客流出行高峰。4月4日-6日,广铁集团累计发送旅客764.8万人次,同比增加71.1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创清明假期运输纪录。其中4月4日发送旅客303.8万人次,刷新今年春运1月25日246万人次纪录,“轨道上的大湾区”表现出强劲运输效能。

广州南站客流。
轨道交通方面,4月3日(清明节前一天),受节日出行影响,广州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1116.1万人次,刷新今年线网单日客运量纪录,此前本年单日最高客运量为3月21日的1080.5万人次。
南都记者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25年清明假期3天(4月4日-6日),离穗抵穗人员流动量累计约162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
铁路
广州南站发送旅客创历史同期新高
广深港跨境高铁发送旅客同比增幅14.9%
今年清明小长假,广铁集团累计发送旅客764.8万人次,旅客出行火爆,客流成分以中短途祭扫、踏青流为主,旅游流为辅。从客流结构看,湘粤琼三省省内短途出行旅客占比71.9%,而跨省客流以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厦深线、沪昆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等线路方向为主。
从省份来看,广东省发送旅客470.6万人次,同比增加42.1万人次,同比增长9.8%;湖南省发送旅客246.3万人次,同比增加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6%;海南省发送旅客43.3万人次,同比增加3万人次,同比增长7.4%。
从车站来看,发送旅客排名前三的车站是广州南、深圳北、长沙南,分别发送旅客96.9、70.3、57.1万人次,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清明假期,广州南站以短途扫墓、踏青流为主,旅游流为辅。假期前期,客流向周边省市辐射,高峰上升迅速,主要集中于京广、南广、贵广、深湛线方向;后期以返程客流为主,出行较为平缓,分散在广深港、深湛、京广线方向。
从出行线路来看,发送旅客排名前三的线路为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厦深线分别发送105、94.4、55.1万人次,同比增加23.6、6.8、2.2万人次,去年9月开通的梅龙高铁发送旅客5.1万人次。梅龙高铁开通后,进一步加强了粤东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梅州西站清明假期客流增长明显,发送旅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130.5%。
跨境高铁发送方面,4月4日-6日,广深港跨境高铁发送旅客36.5万人次,同比增幅14.9%。其中,香港发往内地旅客达16.3万人次,同比增幅20.5%;内地发往香港旅客达20.2万人次,同比增幅10.8%。香港至广东省内区间运送旅客达30.0万人次,占比高达82.1%,凸显了粤港两地之间紧密的交通联系和人员流动频繁。

跨境高铁。
为做好大客流运输,广铁集团最大限度挖掘运输潜力,通过加开图外列车、动车组重联、套跑、高峰日增加夜间高铁等多种方式增加运力。清明小长假,广铁集团共开行旅客列车9578列,加开旅客列车386列。其中加开夜间高铁100列,加开普速列车53列,全力保障旅客祭扫、踏青、赏花等出行需求。
铁路
清明跨境出行:
“短途祭祖+长线旅游”呈新趋势
清明时节,不仅促进了家人间的团聚,也带动了粤港地区之间旅游、探亲等活动的显著增加。
清明假期,香港居民北上祭祖、探亲与跨省旅游需求持续升温,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旅行热情不减,“双向奔赴”热潮持续升温。
清明假期叠加春游旺季,香港居民出行呈现“短途祭祖+长线旅游”的复合趋势。据香港入境事务处节前预测,4月3日-6日,香港各口岸出入境人次将达458万,其中陆路口岸占391万,罗湖、落马洲、深圳湾等口岸高峰时段客流或超20万人次/日。港珠澳大桥日均车流量突破1.95万辆次,成为自驾北上热门通道。
今年清明假期,京港、沪港复兴号智能动卧列车每日开行,成为香港旅客长途出行的“黄金通道”。香港至北京、上海全程分别为10小时28分钟和10小时55分钟,实现“夕发朝至、一觉直达”。动卧列车不仅覆盖长沙、杭州东等枢纽站点,也在石家庄、厦门和宁波等城市停靠,辐射更广区域。

清明假期,广铁加车保障旅客出行。
当前跨境高铁出行“一地两检”通关模式大幅提升效率。旅客仅需在香港西九龙站同一楼层完成出入境手续,即可快速换乘或进入市区,省去传统“两地两检”的繁琐流程,尤其便利中老年旅客。
高铁网络为跨省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香港居民陈先生一家六口,计划先自驾经港珠澳大桥至中山祭祖,再换乘高铁赴贵阳、重庆联程旅游,实现“一程多站”灵活安排。而香港居民吴先生则选择乘坐高铁回到茂名、湛江探亲和扫墓祭祖。
作为2025年春节黄金旺季之后的第一个三天假期,广州市民周先生则与家人从广州出发前往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游玩,“我们搭乘高铁前往六盘水,景点位置位于贵州和云南交界处,一站式体验滇黔风情和美食。”
12306预售数据显示,香港西九龙站至长沙、潮汕等地的车票提前售罄,潮州古城、南澳岛等兼具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的景点也成为亲子游热门选择。
民航
“年假+清明”也能低价远距离出游
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同比增一成
顺应带薪年休假+小长假连休,加上老年人出行活跃,今年清明假期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去哪儿大数据显示,虽然清明仍以短途游、周边游为主,但叠加“年假+”拼假模式,长途出行增幅亮眼,去哪儿平台清明假期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0%,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增幅达到两位数。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表示:“往年清明并不是旅游旺季,但今年清明的旅游市场却更加活跃。年轻人敢休假、走得更远了;老年人不局限于淡季出行,也加入了假日出游大军。种种数据表明,今年旅游市场消费更具活力。”
今年清明假期(4月4日-6日)与年假灵活组合的“拼假”模式,成为打工人的热门选择。此前,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年轻人敢休假了,政策落地体现在首个假期。
去哪儿数据显示,尽管清明假期只有3天,且历来是出游淡季,但今年的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却增长了一成,超过一季度平均水平,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增幅达到两位数。从出行时间来看,清明节前3天、清明节后2天的机票预订量也有明显上涨,这意味着有不少旅客选择“年假+清明”的拼假模式。
去哪儿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国内热门目的地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重庆、杭州、西安、昆明和海口。
今年以来,随着“China Travel”航空+文旅成为新风尚,叠加240小时过境免签等利好政策,国际及地区出游市场火爆,广州白云机场出入境客流火爆。官方数据显示,广州白云机场口岸2025年第一季度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5%,这一数据的突破较2024年提前了20天。
3月30日民航正式迎来夏秋航季换季,新航季各大航司航线焕新,广州白云机场再次迎来国际航线新突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航空与越南越捷航空两家外国承运人,在同一天内开通三条直达广州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方面,自4月16日起,南航将新开广州-武汉-金昌航线,每周4个往返。这是南航继广州-兰州航线外第2条广州前往甘肃的航线,为来往于粤港澳大湾区和西部之间的旅客商务出行、休闲度假提供更多选择。截至目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覆盖全球近百个航点,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均位居全球前列。
地铁
1116.1万人次!
清明节前一天客流刷新本年纪录
今年清明小长假(4月4日至6日),广州轨道交通共运客2527.4万人次。其中,地铁线网总客运量为2471.5万人次,两条有轨电车运送乘客5.28万人次,四条城际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50.65万人次。
据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地铁日均客运量为823.8万人次,清明当天客运量892.9万人次,为三天内最大客流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7.7%。在单条线路三天累计客运量中,三号线(含三北)依然位居首位,达484.8万人次,二号线、五号线仍紧随其后,分别为316.0万人次、234.4万人次。
单个站点方面,体育西路、嘉禾望岗在累计客运量排名中依然“强劲”,分别以121.9万人次、100.2万人次名列第一、第二,而广州南站因为返乡乘客明显增加,在排名方面“超过”市区的珠江新城、公园前,以76.1万人次累计客运量位列第三。
南都记者留意到,四条城际铁路客流最高峰出现在4月6日,主要为返程旅游,发送旅客20.84万人次。小长假期间,广肇、广惠城际共发送旅客43.45万人次,日均发送量达14.48万人次;广清、广州东环城际共发送旅客7.20万人次,日均发送量达2.4万人次。旅客发送量前三的车站分别是番禺站(6.01万人次)、西平西站(4.88万人次)、松山湖北站(3.09万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4月3日(清明节前一天),受节日出行影响,广州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1116.1万人次,刷新今年线网单日客运量纪录,此前本年单日最高客运量为3月21日的1080.5万人次。此外,广州地铁运营的四条城际铁路共计发送旅客20.18万人次,其中,广肇、广惠城际铁路发送旅客16.72万人次,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发送旅客3.46万人次。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 蒋臻
相关文章:
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开幕 7位诺贝尔奖得主与会04-13
中成康富与香港应科院正式达成毫米波医用技术研发合作04-13
4月13日京包客专部分列车有序恢复开行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