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如同一场机器人的嘉年华,形态各异的机器人能给你冲咖啡,陪你下象棋,为你把脉看病,给你表演太极拳和俯卧撑。站在那个场景中,我有一个深深的感觉,未来真的要来了。
本届中关村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其中结合大模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了最热的话题。与会的多家机器人企业有个共识,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将广泛进入家庭场景中,一个家庭可能需要负责家务、照护、情感陪伴的多个机器人,届时将是机器人产业的“蓝海”。当下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距离进入家庭还有一段距离,目前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高校科研、表演展示和工业场景中,而这一阶段的打磨、酝酿,对于未来具身智能的成熟非常重要。
加速进化机器人公司是一家诞生于北京、成长于北京的公司,团队核心成员来自于清华大学机器人控制实验室及清华火神足球队,其产品主打轻巧灵活、皮实耐摔。加速进化团队负责人程昊直言,北京会成为全球具身机器人创业的高地。
这首先表现在人才资源上,具身机器人是年轻人的行业,本次中关村论坛中,这些创业团队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格外令人瞩目,而北京高校云集,具有全球最优秀的一帮青年。
同时,北京还有着完整的配套科研力量。机器人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的“身体”需要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来支持,他的“大脑”和“小脑”则需要高精度的传感系统和先进的算法来实现,北京的科研机构能够为创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加速进化机器人公司的第一款产品仅用了一年时间即推出,就得益于北京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氛围,所以程昊坦言,创业要选择这样的地方,“在北京创业,能做成大事。”
和加速进化不同,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注册不久,乐聚机器人副总裁柯真东透露,是北京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吸引了他们。乐聚通研已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通研院提出的CDM-MPC控制框架,成功为其解决了机器人动态平衡的难题。
此外,乐聚机器人目前主要探索在工业场景中应用,这就要求他们要与不同企业合作,才能拓宽应用渠道,丰富应用数据。北京自身拥有众多企业,更具有辐射全国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北京能寻找到更多合作机会。
柯真东说,做工业应用机器人,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门类和工业场景。这句话阐释了一个质朴又深刻的道理,鲲鹏生于北冥之水,创业者也需要一个广阔丰富的产业生态。尤其像具身智能机器人这类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产业,需要一个拥有大量科研机构、高水平人才以及投资机构的创业环境,才能孵化出“瞪羚”和“独角兽”。对于这些有梦想的年轻人而言,中国这片广阔天地,一定会大有作为,北京也将让更多人做成“大事”。
(文/于永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于永杰
相关文章:
扎堆儿上新大戏,北京舞台春光正好04-13
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已有超45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