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近日,科技厅发布《四川省种子独角兽企业备案培育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四川省种子独角兽企业的备案条件、支持举措、备案程序等,将对其提供多方面支持举措,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这是四川首次针对种子独角兽企业出台备案培育办法。
种子独角兽企业,是指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具有高成长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备成为独角兽企业潜力(估值超10亿美元)的创新型企业。也就是说,是独角兽企业的“种子选手”。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北京、湖北、安徽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独角兽”的标准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模式,为培育独角兽企业提供了“成长路径”。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精心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行业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为优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备案培育办法,加快培育一批种子独角兽企业,完善独角兽创新生态和培育体系,加速企业从“潜力迸发”到“行业领军”的跃迁。
怎么申报?
需要满足5个“硬指标”
种子独角兽企业是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必经之路,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征求意见稿》提出了5个“硬指标”。
企业必须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且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同时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企业的业务方向需要符合国家和四川战略发展方向。具体来看,这些企业需属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四川重点产业领域,或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或者是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型显示等高成长新兴领域新赛道。
技术实力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企业要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
此外,成为种子独角兽企业还需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融资能力。《征求意见稿》明确,企业需在细分市场具有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融资方面,如果企业成立3年之内,估值需要超过3亿美元;如果成立3年到5年,估值则不能低于5亿美元。
如何培育?
既聚焦科技提升,又不断优化融资
没有足量种子独角兽企业作为树苗,就难以有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但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想要培育好种子独角兽企业并不容易。
“种子独角兽企业生于创新、长于资本。”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直言,种子独角兽企业大多分布在高成长的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方向,只有聚焦前沿领域和原创性、颠覆性技术,苦练内功,打造“独门绝技”,才能在新领域新赛道脱颖而出。但这样的企业,也往往比较“小”,如果政策没有形成协同效应,缺乏落地配套政策,企业将难以承担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任务。
此外,一些科创基金受短期化目标导向影响,出于避险动机和业绩压力,有时倾向于把资金投到“短平快”的领域,则难扶持出更具有竞争力的种子独角兽企业。
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从科技攻关、场景开放、金融扶持、产品研发、人才引培、政策指导等方面细化了工作举措,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养成方案”。
聚焦科技提升是方案的一大亮点。
在科技攻关上,将积极支持种子独角兽企业牵头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优先支持其牵头承担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产业链重点项目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倾斜支持其牵头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研发平台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平台。
在产品研发上,将支持种子独角兽企业研发的相关产品,优先享受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等政策。
给足“养料”,不断优化融资同样重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要将种子独角兽企业纳入“天府科创贷”专项担保计划,长期支持陪伴成长壮大。同时,也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契合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上市服务。
怎么管理?
实行年度报告制度,进行动态管理
成为种子独角兽企业,也不是高枕无忧。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种子独角兽企业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
具体来看,种子独角兽企业将定期提供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创新成果、融资情况、团队建设等。相关部门将对企业年度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企业年度报告和审核结果,对种子独角兽企业进行动态管理。
同时,如果发现企业在申报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未按规定履行年度报告义务等行为,将撤销其种子独角兽企业资格,收回备案证书,且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种子独角兽企业备案培育。
相关文章:
中成康富与香港应科院正式达成毫米波医用技术研发合作04-13
AI如何赋能品牌企业发展?这场论坛解锁品牌消费“流量密码”04-13
中国500强企业供应链总部签约昆山04-12
行走黄河丨“新”在菏泽04-12
坚决做好稳外贸促消费工作 有力推动经济发展量质齐升04-12
2024河北企业100强和服务业企业创新领先50强榜单发布04-12
深读|一场游船上的“国际对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