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钱娟 实习生 刘雅雯)14日,长沙市首例“蔬菜采摘权”项目线上挂牌交易,支付1000元即可全年采摘约250斤时令菜,随时预约下乡,同时享受“线上下单+配送上门”服务。湖南湘江新区白泉村金家坪沈家菜园作为试点,周末便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沉寂的农家菜园通过“云端挂牌”,成了城里人争相认购的“流动菜篮”。

16日清晨,在湖南湘江新区白泉村金家坪沈家菜园里,沈春来弓着腰摘下带着露水的红菜薹。不久,几辆私家车停在路边,车门一开,孩子们蹦跳着冲进菜地,对着沈春来高兴地说:“奶奶,我们要摘菜!”
这一改变,始于沈春来的儿子项双。作为长沙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产权经纪人,他每周回村探望父母时,后备箱总会塞满自家种的蔬菜。邻居们“比菜市场香多了”的赞誉,让他敏锐捕捉到城乡供需错位——城市居民渴求健康食材,而农村的菜园却常因各种原因而闲置。
“城里人惦记的,就是这老口味。”这成了项双的灵感起点。其公司的主业正是整合零散农田、农房等资源,通过政府平台将其转化为可交易的“信用资产”。“市民不仅需要健康食材,更渴望真实的土地连结;农村闲置的不仅是资源,更是未被激活的生态价值。”
在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支持下,项双将自家一亩菜园作为试验田。在项双的构想中,出让“蔬菜采摘权”不仅仅是“卖菜”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带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助农民增收。”
周末,沈家院子共接待了8个家庭。“城里人不仅来摘菜,还顺带买走土鸡、鸡蛋,甚至预订我妈做的农家饭。”傍晚,沈春来在灶台前挥着锅铲,腊肉的香气飘出院墙。她的红烧土鸡、柴火灶米饭让这些城市家庭念念不忘。
这也悄然串联起城乡融合新场景——城里人支付的不仅是蔬菜费用,更为农耕体验、乡土知识买单;农户闲置的菜园、农具、手艺,甚至一草一木都被重新赋予价值。
城乡要素的“双向奔赴”正在催生化学反应。近年来,长沙市持续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依托交易+运营手段探索土地资源盘活新路径。截至18日,长沙市农村产权交易流转项目达26笔,交易额达6557.87万元。

“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金融支持与交易模式创新等方式,帮助农户和村集体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收益来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增收空间。”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李俊良说。

相关文章: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串珠成链 “新火线”点燃乡村振兴梦04-03
毛万春调研助推文科旅医融合发展工作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链协同发展04-03
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发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