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欣悦
奶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奶茶里的食品添加剂?如何科学饮用奶茶?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副院长陈世奇。
2月8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正式实施,新版标准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调整了使用范围和限量。其中一项调整是禁止在淀粉制品中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作为‘奶茶伴侣’的辅料‘珍珠’是典型的淀粉制品,也在禁止使用脱氢乙酸钠的食品之列。”陈世奇说。
脱氢乙酸钠是食品生产者常用的低毒性防腐剂。科学研究指出,长期过量摄入脱氢乙酸钠,可能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目前市面上的“珍珠”小料主要有三类,大多数商家使用的常温珍珠和快煮珍珠含有防腐剂,而不含有防腐剂的冷冻珍珠依靠冷链运输,成本较高。新规的实施要求品牌方和供应商攻克制作工艺难题、调整珍珠配方,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健康性。
“科技与狠活”作为网络流行语,用于调侃或讽刺某些食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添加剂、人工合成技术等手段的现象。这一争议也长期存在于奶茶界,源于不少消费者对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心存疑虑。
“奶茶中,并非所有添加剂都是‘科技与狠活’。只要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如果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就可能危害健康。例如,超量使用色素,可能会损伤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会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陈世奇说。
如何识别奶茶里的“科技与狠活”?陈世奇给出了“一看、二观、三品尝”的方法。
一看标签。预包装奶茶的包装上,必须清晰标注品名、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配料表是关键,显示了奶茶是否有食品添加剂等。
二观色泽和质地。用鲜牛奶和茶叶制作的奶茶,颜色是自然的浅棕色或米色,质地均匀。颜色过于鲜艳,如呈现亮粉色、鲜绿色等不自然的颜色,很可能添加了过量色素;如果奶茶看起来分层明显或者有沉淀,那可能是品质出现了问题。
三闻气味和尝口感。优质的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和茶香味。如果过于甜腻,可能是添加了过多的甜味剂;如果有异味、酸涩味或苦味,可能与原料质量不佳、添加剂超标有关。
平时生活中,如何科学饮用奶茶?陈世奇给出建议:
控制饮用量。奶茶中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脂肪和咖啡因,长期过量饮用会增加身体负担。建议每天饮用奶茶不超过一杯,且尽量选择小杯装。
关注糖分摄入。很多奶茶为追求口感,添加了大量糖分,长期过量饮用易引发蛀牙等。点单时,可要求“少糖”或“无糖”,也可以选择添加新鲜水果来增加自然甜味。
留意奶制品选择。鲜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相对健康;而奶精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注意咖啡因含量。部分奶茶为达到提神效果,加入较多茶底或咖啡成分。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引起失眠、心悸等问题,敏感人群应选择低咖啡因或无咖啡因的奶茶。
相关文章:
中山市委老干局携手博爱医院举办老干健康讲座暨中医体验活动04-04
商南县卫健局:“五字诀”掀起学习贯彻县“两会”精神热潮04-03
筑牢体育强国基石 激活高校体育育人新动能04-03
喝奶茶,怎么辨别“科技与狠活”?(服务窗·读懂食品添加剂)04-03
凝心聚势·智赢We来!谷医堂举办2025年战略发布会04-03
宜川县中山街社区积极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 助力居民健康生活04-03
艾司洛尔、多巴酚丁胺……北京将优先保供10种集采药04-02
减肥潮催热中医减重、轻饮食等健康理念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