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一口很危险!春夏出游,谨防这种“小黑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1:27:00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你是不是也有出行露营的计划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要小心这种“小黑点”——进行户外活动时,要谨防被蜱虫咬伤。

随着天气转暖,蜱虫每年4至9月最为活跃,通常在草丛、森林等植被茂密的地方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资料显示,蜱虫可以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 蜱虫每年4至9月最为活跃,通常在草丛、森林等植被茂密的地方出现。

  • 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叮咬人体后可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及时清除叮咬的蜱虫,可大大降低感染率。

  • 可使用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将其拔出,尽快消毒叮咬部位并洗手。

  • 医生提醒,如果蜱虫叮咬很牢固,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自行处理,容易导致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内。

  • 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专家表示,及时清除叮咬的蜱虫,可大大降低感染率。可使用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将其拔出,尽快消毒叮咬部位并洗手。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斯说,如果蜱虫叮咬很牢固,建议尽快就医处理。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自行处理,容易导致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内。

健康提示:

如果去野外露营、徒步,尽量穿长衣长裤,减少皮肤露出;衣物最好选择浅色,便于发现蜱虫;避免在蜱虫栖息地长时间坐卧;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防蚊液也能起到减少蜱虫叮咬的作用。在草丛、树林等地活动后,家长应重点检查孩子裸露在外的皮肤,耳后、脖子等也要仔细检查有没有新增的“小黑点”,避免蜱虫藏匿。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叮一口很危险!春夏出游,谨防这种“小黑点”04-29

180多斤男孩贪玩翻出24楼窗外,消防员紧急营救04-09

最好用什么洗澡01-24

液晶电视灯珠怎么安装01-16

入股有有哪些形式01-13

贴在患处什么广告01-11

代哥是什么01-10

夜场ic卡会留什么档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