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看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6:20:00    

【期刊看台】

苏童《好天气》(长篇小说)

载《收获·长篇小说2025春卷》

该刊头条推出苏童新作。城郊接合部的咸水塘,隔开了城与乡。一边是塘西村,世代以殡葬业为生;一边是塘东街道,属于城市。两边的两位母亲,因为一口“我祖母”定制却终未享用的棺材相识,又在同一天同一家医院分别生下了一个男孩和一对龙凤胎,由此展开两家宿命般的故事……氤氲潮湿江南水汽的市井日常画卷,贯通了生死、动物、人间与传说,展现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江南的社会变迁。同期推出两篇评论文章《“城北旧事”:生命与俗世生活的“灵异”密码》《“被遗忘的形状”》,可参照阅读。

马原《九路马堡的诱惑》(长篇小说)

载《十月·长篇小说》2025年第2期

在作品中,马原呈现了一系列西南少数民族族群故事,以他所居住的九路马堡为坐标,绘制出一幅中国西南边疆各民族的精神图谱。这些散落的神话、童话、寓言故事,恰似中国西南边疆的文化碎片,却在生存智慧、美学创造、伦理反思等层面展现出完整性,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它们串联,汇聚成一片“故事海”。这既是我国西南地区族群的文化记忆,也是对人类永恒处境的一种真实描摹。

韩东《旷日持久的斗争》(中篇小说)

载《北京文学》2025年第4期

小说系该刊“名家开篇”,围绕当代人的感情问题展开。一对恋人乐此不疲地较量、反反复复地计算,即使分手、远隔重洋、久经时间的磨砺,这场跨越几十年的情感“战争”依然要分出胜负,依然要衡量出究竟是谁亏欠得多,是谁赚取得多,令人不禁感慨,世间唯情难以计量。

武歆《天津师傅》(中篇小说)

载《天津文学》2025年第4期

该刊特稿以天津老字号食品厂退休工人李宝顺的晚年生活为线索,塑造了一位对天津传统食品行业充满热爱的工人形象。小说在附录中以评书形式回溯了“大钟酱油”从建立到改革发展的沧桑之路,语言津味儿浓郁,颇具天津地域文化色彩,在当代生活的快速节奏下反而呈现出沉着的气质,展现历史传承的工匠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可贵。

许玲《七日谈》(中篇小说)

载《湖南文学》2025年第3期

小说从医院的走廊开篇,主角母亲突发脑梗,兄妹二人面临残酷的生死抉择。如果做手术,母亲大概率会成为植物人;如果不做手术,预示着生命走到尽头。七天足够创造世纪,七天也足够让人走向寂灭。可是七天里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谈论,将伴随着血脉亲情永存。

“数字诗界”栏目

载《诗刊》2025年第4期

栏目关注到数字化平台已经成为诗歌生产的重要空间,大众影响越来越大。该刊卷首语中说,当下的诗歌界应正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要积极构建诗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使AI成为拓展诗歌边疆的重要工具。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创造性的诗歌写作以及深度阅读会一直存在,甚至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广州+”城市文学论坛专栏

载《广州文艺》2025年第3期

该专栏关注到城市文学话题,讨论广州与上海两座城市的文学文化。近代以来,以上海为背景的都市文学数目巨大,《海上花列传》《子夜》等经典作品是现当代中国城市文学的代表性文本。以广州为背景的城市文学,也有《虾球传》《三家巷》等名作。文学的不同,折射出城市间的文化差异。

(谢云开辑录)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8日 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期刊看台04-18

共话停车管理“高招”“妙招” 2025年重庆市江北区停车管理工作会议举行04-17

青浦发布2025年新城行动方案 聚焦“1+3”区域唱响“双城记”04-16

旅居云南,板扎昆明!昆明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04-14

国务院批复同意:大连,试点!04-13

京津冀人才“蓄水池” 激发沧州养老产业新活力04-12

文化让民宿走得更远|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04-12

聚焦水、气、暖精细化管理,郑州筑牢安全运行“生命线”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