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 实习生 何淑蔓
4月25日起,成都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启动年度桥梁“健康普查”,对九眼桥、南门桥等157座市管桥梁开展全维度检测。通过无人机航测、水下机器人、智能传感网等前沿技术构建“空-水-地”监测体系,实现从桥面铺装到水下基础的立体化诊断,为城市交通动脉筑牢安全防线。
无人机+AI助力
成都桥梁高效检测
4月25日上午,在成都市成汉北路跨三环路跨线桥检测中,一架无人机搭载着高清摄像头和AI识别系统,对桥梁结构进行全方位立体扫描。

对桥梁进行检测的无人机(何淑蔓 摄)
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维护管理科科长陈杨介绍道,“过去人工巡检需要封闭部分车道,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将运用新技术无人机结合AI算法,实时分辨桥梁的病害,并且将数据实时地录入回传系统。并且在此次检测中成都首次在桥梁检测中应用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统一检测标准、实时追踪进度、动态分析隐患,为后续养护维修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从桥面到水下
智能传感器构筑监测网
在九眼桥检测中,检测人员采用水下机器人搭载多波束声呐设备,对水下桥墩和拱脚等部位冲刷情况进行扫描。无人船搭载声呐系统对桥梁基础进行快速检测,可以三维成像桥梁基础情况,检测桥梁基础冲刷情况及水下基础结构的病害情况。对于高架桥复杂结构,则结合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应力、位移等关键指标,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无人船对桥梁基础进行检测(何淑蔓 摄)
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对表观裂缝、钢筋锈蚀等病害,采用超声波检测仪器等无损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定量评价病害严重程度。”检测结果将同步录入系统,生成“一桥一档”健康档案,为后续分级分类养护提供依据。针对发现的隐患,将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团队会商研判,同步制定科学维修方案,构建“检测—预警—维护”智能闭环管理,推动桥梁管护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
科技赋能+精细治理
成都焕新桥梁空间
据介绍,成都市以桥梁管护为切入点,紧扣“净、优、亮、美”目标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提升。

工作人员正在对桥梁进行检测(何淑蔓 摄)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完成37座桥梁涂装维护、降噪伸缩缝整治超1万平方米,创新应用水下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建立“空水一体”智能检测网络。未来将深化道桥设施数字化改造,通过“检测-维护-预警”闭环管理推动城市安全韧性升级,以此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
成都市通过“空水一体”智能检测、“一桥一档”闭环管理等技术革新,为157座桥梁构筑起立体化安全防线,随着“净优亮美”行动深化,桥梁设施整治与数字化管理同步推进,市民出行安全与城市品质将持续提升。
相关文章:
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齐上阵 成都157座桥梁启动高科技“体检”04-25
以政策效力激发更大推动力04-24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成都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徐徐被查04-22
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项目开工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