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更是推动工业进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力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始终发挥着“能源心脏”的重要作用。
如今,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与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背景下,南海电力如何开启新篇章?
4月18日,南海区召开2025年电力工作会议暨电力装备智造产业推进会。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电力工作情况,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蓬勃发展,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筑牢能源根基。

全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4年,南海全区全社会用电量达337.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8%;工业用电量188.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1%;南海电网最高负荷3次刷新纪录,达609.33万千瓦,同比增长4.01%。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区电量、负荷双增长的形势下,南海供电局始终坚守电力保供底线,全年未发生拉闸限电事件,供电可靠性指标持续提升。
接下来,南海供电局将聚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项目发展质效,强化电力供应保障。其中,将重点推进电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用电营商环境改革,为区域发展筑牢电力根基。
具体来说,2025-2027年,南海区将开展三年电网投资倍增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总投资约1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底,计划建成投产变电站14座,电网容量增容约276.3万千伏安,届时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将再创新高。

2025年是“十四五”电网规划收官和“十五五”电网规划建设开局之年,南海供电局因地制宜制定各镇街电网规划“一镇一册”,为属地电网建设布好局、谋好篇。
会上,南海区政府与各镇(街道)签订《南海区电网建设工作任务书(2025年)》,压实属地镇街责任,保障电力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
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乡村电气化建设也非常重大。继去年首批12个典型村完成电气化建设后,今年第二批30个典型村电气化建设也已启动。其中,狮山镇兴贤社区将联合狮山供电所打造南网E站,通过隐患整治与电气化建设,提升乡村供电质量与环境品质。
电力系统建设还需要发挥电力企业的重要作用。会上,广东中鹏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卢奕诚表示,作为电力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赛道深耕、产能协同扩张,支撑南海“稳供应、抢赛道、优发展”的电力工作目标,争当新质生产力标杆。
加速打造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
打造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是南海近年来的重要战略部署,2025年更被写进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南海区推动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工作方案》出台,提出要组建“一院”(南海区电力产业柔性研究院)、建设“一中心”(南海电力设备智造产业服务中心)、打造“两园”(狮山镇电力设备智造新材料产业园、丹灶新型电力装备智造园)、打造“多载体”(其余5个镇街的10个电力设备产业特色载体),“草灌乔林”梯次培育企业。
其中南海区电力产业柔性研究院于今年2月成立,院长单位由南海电力设计院担任,助力电力产业技术迈向新高度。南网产业投资集团南海电力设计院总经理、佛山市南海区电力产业柔性研究院院长翟丕源在会上介绍,将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创成果转化,计划6年内实现300个研发项目立项、200项成果发布、100项成果应用。

在新型储能产业规划上,研究院还将布局电网侧储能电站,同时挖掘用户侧储能市场潜力,鼓励存量工商业企业、学校、医院等配置用户侧储能,以市场驱动产业发展。
而作为南方电网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平台,南网产业投资集团始终聚焦能源电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创新生态培育,与南海大力打造新型电力装备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
南方电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总经理李海涛介绍,南网产投集团将联合高校成果转化中心和季华实验室等合作伙伴,打造联合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加速器、“一站妥”中试服务平台等,为区内更多优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全链条科技服务,助力南海提升城市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与营商环境新地标。
会上,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局与南方电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电力装备智造产业集群等展开合作。

“五大方向”推动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南海电力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电力保供形势比较严峻等诸多挑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南海电力事业如何继续破浪前行?
南海区区长王勇提出,要以“电闪雷鸣”般的气势和魄力,从五大方向发力:第一要把握规划科学的维度;第二要把握基建高效的原则;第三要把握服务优质的标准;第四要把握产业集群的优势;第五要把握区域协同的先机。
规划科学层面,从长远打算,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电力发展规划体系;科学调配大电网与新能源储能的配比,优化电力结构;着力打通电力配网“最后一公里”,实现工业园区、新农村等区域新型电气化全面覆盖。

基建高效方面,统筹财政、专项债、市场等多方资金渠道,合理规划资源投入,保持资金稳定;强调专业性与实用性,摒弃无效设计与形象工程;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协同管理施工,确保电力基建项目高效推进。
服务优质方面,减少中间环节,推动电力服务直达用户;运用智慧管理手段,精准把控时空、资源分布及能源调度;通过源方、网方、用户侧的协同合作,合理控制用电成本。
产业集群方面,依托南方电网等企业的强大研发实力,实现科创集中研发;降低劳力、生产资料等成本,实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形成行业自律,共同制定并遵循行业标准。
区域协同方面,推动电器生产企业与供电局对接,拓展电力应用场景;通过先行示范,总结可复制推广的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经验;提升对企业、行业与用户的服务水平,塑造区域电力产业新品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俏婷
通讯员聂宇晴、郭宏滨
相关文章:
电闪雷鸣促腾飞,南海电力启新篇04-20
“小绿叶”变“小金叶”04-17
15万吨级 全球首艘 青岛再次刷新纪录04-17
金牌数全省并列第一!南信学子省赛勇夺8金04-16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04-16
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光明科学城)揭牌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