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保营收情况(来源:东方财富)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在资本市场对保险行业转型成效高度关注中,中国太保于3月26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引发市场震荡。这份营收突破4000亿元、净利润同比暴增64.9%的亮眼财报背后,暗藏寿险转型阵痛、产险成本攀升、投资收益波动等多重隐忧。在行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这家老牌险企正站在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


财务数据:冰火两重天的增长逻辑
2024年,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保险服务收入2794.73亿元,增速较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端超预期表现——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0%,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同比激增130.5%。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推动公司内含价值增长6.2%至5620.66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突破3.5万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其财务结构背后,营收的高位增长呈现明显的“双轨制”特征。保险服务收入中,寿险业务规模保费2610.80亿元仅增长3.3%,而产险保费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8%。这种结构性失衡在利润端更为显著:寿险业务净利润358.21亿元同比增长83.4%,产险净利润73.76亿元仅增长12.2%,暴露两大板块盈利能力分化。
业务板块:寿险转型曙光与产险承压并存
寿险业务在“长航行动”推动下,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0.9%至132.58亿元,新业务价值率提升3.5个百分点至16.8%,显示转型初见成效。但这一增长主要依赖经济假设调整前57.7%的虚增数据,实际业务品质改善有限。代理人队伍持续缩减至18.3万人,核心人力月均产能虽提升10.57%,但与平安人寿2.4万元的月均产能仍有差距。银保渠道虽贡献超50%的新业务价值,但过度依赖分红险产品(占比预计超50%)可能加剧未来利差损风险。
产险业务在保费增长的同时,承保质量却亮起红灯。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98.6%,其中综合赔付率因自然灾害频发和高风险业务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至70.8%,重大赔付支出同比激增50%至86.8亿元。车险业务承保利润持续收窄,非车险中责任险、健康险等领域的亏损进一步拖累整体表现。尽管太保产险总经理陈辉表示将清理高风险业务,但短期内成本压力难以扭转。

现金流与投资: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的博弈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44.04亿元的稳健增长,主要源于保费收入持续流入。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099.00亿元,同比扩大30.1%,显示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激进布局。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透露,2025年将继续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成长性领域,同时增加公募基金主动权益产品投资。这种“高波动换取高收益”策略,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可能加剧利润波动。

横向对比同业,中国太保投资收益率虽高于中国人寿(5.5%)和平安(5.8%),但净投资收益率3.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暴露固定收益资产收益下滑压力。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比例降至23.1%,打破过往30%的惯例,引发股东对“重投资轻回报”的质疑。
行业坐标:逆水行舟的生存挑战
在行业横向对比中,中国太保呈现“规模守位、价值失速”特征。尽管2024年净利润增速领先同业,但新业务价值规模仅为平安寿险的46.5%,与泰康人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至300亿元。泰康通过“保险+医养”生态实现大个险保费增长14%,对太保的市场地位构成直接威胁。
纵向来看,中国太保正经历“二次转型”关键期。2019-2024年净利润波动幅度达100%,反映出业务结构脆弱性。尽管管理层强调“聚焦价值增长”,但产险综合成本率攀升、寿险代理人缩减、投资收益波动等问题,仍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瓶颈。
中国太保2024年的业绩暴增,本质上是投资收益驱动的“脉冲式增长”。在寿险转型尚未突破、产险成本居高不下、投资端依赖市场波动的多重压力下,这家老牌险企能否在行业变局中守住“老三”地位,仍需观察其战略定力与执行效能。

相关文章:
卡倍亿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6亿元 投资高速铜缆等项目04-20
海量财经丨利润激增背后的中国太保险象环生04-20
一根风筝线牵起文明的对话04-20
市值破59亿美元!霸王茶姬成为美股“中国茶饮第一股”!04-19
西安旅游:2024年营业收入约5.82亿元,同比增长5.88%04-19
2025法国电影展映·武汉站启幕04-19
什么是CF奖?探寻藏在广交会里的创新密码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