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推着我走,不会因为我是应届毕业生而对我客气。我和所有创业者一样,都面临无处不在的挑战,我要做的是全力以赴。”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这样总结这些年创业的心路历程。
生于1990年,师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张峻彬研究生毕业后,便投身创业,耗时三年研发出全球首款“会自己洗拖布”的扫拖机器人。短短几年,云鲸智能(以下简称“云鲸”)在三维感知、人工智能大模型、双目视觉技术等多个领域自主创新。如今估值突破百亿元、累计申请专利近1400项。
在竞争白热化的家庭扫地机器人赛道,云鲸如何突围?作为国内扫地机器人“四小龙”之一,云鲸又如何引领行业提升市场渗透率?日前,张峻彬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属于家庭智能清洁品类的下一个“颠覆性创新”或“iPhone”时刻仍未到来,产品的精耕细作和AI智能化将是下一阶段提高市场渗透率的关键驱动力。
在当下火热的具身智能赛道中,家庭清洁机器人因最有可能率先找到落地场景,被资本押下重注。近期,云鲸拿下了1亿美元融资,并正式启动Pre-IPO融资,开启了上市前的最后冲刺。同时,云鲸宣布接下来将重点布局家庭具身智能产品开发,相关产品预期在2年内发布。“家庭地面清洁机器人赛道,是未来最有可能成就具身智能领域伟大公司的可行路径。”张峻彬说。
“三年磨一剑” 破局后持续深耕
2019年“双十一”之夜,云鲸第一代产品J1正式上线销售。在云鲸公司的一个小会议室内,十几位团队成员盯着大屏幕上的销售数据,度过了紧张又刺激的1分钟。“刚开始系统有点宕机,数据一直是零,当时我就想,怎么跟大家交代。”张峻彬回忆称。
宕机的40秒,对张峻彬来说很漫长,他眼前掠过了过去三年的一些片段:在公司睡了一年半,借了银行200万元,团队的日夜投入、投资人的信任……然而,40秒之后,大屏幕的数据开始猛飚,从几百万元到一千多万元,张峻彬如释负重。他和团队用三年时间筹备的青春“赌局”,赢得了一个漂亮开局:当天售出3000多台。
从全球首款扫拖一体机器人J1,再到J3、J4、J5、逍遥001、逍遥002等,过去五年间,云鲸新品不断,甚至在2024年一口气发布了10款产品,多款产品屡屡登上单月销售榜首。
这些年,云鲸可谓一路“死磕”家庭清洁智能化的高标准,还推动行业上下游标准的制定。然而,家居清洁是一个不那么性感,且趋于红海的赛道,云鲸如何在其中蹚出更大的增长空间?
在张峻彬看来,扫地机产品在基础功能和体验感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很多老年人可能不会使用,我们能否在设计上让这一群体用起来更方便?有些扫地机功能花俏,但用户更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如何让扫地机更安静、清洁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人机交互更友好,都是行业需要持续优化的方向。”
即便针对同一功能,不同的实现路径也会产生不同效果。张峻彬自信地表示:“就像防缠绕技术,虽然大家都有,但云鲸在这方面的体验是最好的。”
事实上,当前国内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仍不足10%,这意味着,行业仍有很大的上行空间。他认为,练好产品基本功,在AI智能化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是行业迈向高渗透率的重要驱动力。
锚定具身智能赛道 竞推“颠覆性创新”产品
过去五年,国内家庭清洁赛道新技术、新功能、新产品不断涌现,不少厂商也纷纷转战其他赛道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比如,扫地机器人起家的石头科技进军洗衣机领域,追觅科技拓展至大家电市场,而云鲸目前仅有扫拖机器人和洗地机两个品类。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多元化”是扩大规模的必经之路,“多品类”布局也是云鲸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张峻彬表示,云鲸在“拓品”时会更加克制、谨慎。相比渗透率已超90%的大家电市场,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具身机器人赛道,才是云鲸集中“火力”布局的方向。
但不同于如今那些翻跟斗、跳舞、跑马拉松的机器人,张峻彬脑海里的机器人“有机械臂,却未必有腿”。“我们设计一款产品的逻辑是,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用户是否愿意买单,而不是先做一个人形出来,再来思考落地场景以及用户能否支付,否则就本末倒置了。”张峻彬多次强调一个理念——以用户为导向,“脱离真实需求,只会走进技术盲区。”
早在三年前,云鲸就已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始终专注于收纳和清洁这两个刚需功能,已布局了AI双目视觉、机械臂、人机交互、AI模型等核心技术板块。张峻彬设想的具身智能产品,将采用自研移动底盘搭载自研机械臂,清洁范围从平面2D拓展至空间3D,还新增收纳功能,一键满足家庭的清洁和收纳需求。据了解,这款产品目前处于预研阶段,预计在两年内上市。
尽管过去几年,扫地机器人的款式、功能不断推陈出新,但在张峻彬看来,目前仍然没有出现一款颠覆性创新的产品。在他看来,真正的颠覆性创新,需要有“颠覆性”的销量做印证,它不仅得有技术突破,还要对用户行为、产业生态甚至是社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他将年销售量10万台以上视为“颠覆性”销量的标准,并坚信云鲸正在研发的这款具身智能产品,将成为家庭清洁机器人赛道的“iPhone 时刻”。
加速资本化进程 坚持长期主义做企业
近期,云鲸已正式启动Pre-IPO轮融资,开启了上市前最后的冲刺。支撑其获得巨额融资的,是其逐渐增长的业绩曲线。
根据云鲸公布的数据,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130%,海外市场同比增长近700%,并已实现稳定盈利。在国内市场,云鲸已完成全国超20个省份、70个城市的线下布局,授权零售网点超500家。海外市场已经进入超50个国家,合作进入欧洲超5000家线下门店,北美市场已进入近300家线下门店。奥维云数据显示,去年云鲸的国内市占率是18.6%,行业排名TOP3。
逐渐增长的销量也给云鲸带来了充沛的现金流,而对于“不差钱”的云鲸来说,此次融资一方面是为了引入战略投资方,为未来IPO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张峻彬给云鲸设了一个更高的KPI,此次融资正是为了应对大规模增长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入局具身智能被认为是“烧钱”的事,云鲸选择在上市前重点布局,不由得引发资本市场对其现金流可持续性的顾虑。张峻彬对此回应:“成本可控。”云鲸的“底气”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围绕用户需求和场景进行功能设计,不追求大而全;二是在扫地机设计过程中,已投入大量与具身智能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可应用于具身产品研发。“所以,我们做具身产品的研发成本,远低于现在AI具身公司的研发成本。”
云鲸给予投资人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是,其目前在海外的营收仅占30%左右,而今年的目标是50%。除了维持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几个核心国家持续增长,还将加大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投入,建立本地职能团队,做好本地化运营。张峻彬透露,预计2025年云鲸的覆盖国家将超过70个,海外业务有望实现三至四倍的增长。随着出海战略的深入推进,产品毛利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面对即将步入资本市场,迎接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张峻彬的回应质朴而坚定:“坚持长期主义,踏踏实实做好企业最重要。”
责编:岳亚楠
校对:刘榕枝
相关文章:
云鲸智能张峻彬:将重点布局具身智能赛道,期待家庭清洁领域的“iPhone时刻”到来04-27
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齐上阵 成都157座桥梁启动高科技“体检”04-25
以政策效力激发更大推动力04-24
高明上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发布04-23